1. 首页 >> 百科知识

(全球最大毒品案记录)世界破获最大毒品案件

多少家庭被毒品撕裂,多少无辜的生命淡然离去。毒品是非法暴力行业,很多人为此铤而走险。世界上破获的最大的毒品案是什么?

世界最大毒品案的秘密

2003年11月24日和27日,“7 &;middot“28”特大毒品案主犯谭晓林、张启生分别由昆明市中

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谭晓林被缅甸抓获并移交给中国已近三年,但人们对谭晓林案的关注度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幅下降。自1995年以来,谭晓林在缅甸购买海洛因和其他毒品并走私到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毒品走私网络。谭2001年在缅甸落网,当时毒品交易最红火。那么,他是如何逐渐成为泛金三角新一代毒枭的呢?我们的警察与谭晓林贩毒集团经历了怎样的较量?谭晓林回归前后,中缅两国政府的禁毒合作是如何展开的?随着谭晓林案的公开审理,这起轰动世界的最大毒品案的内幕被层层揭开——

新一代毒枭纳入警方视线。

云南德宏州是谭晓林贩毒的第一站,也是谭晓林缴获毒品最多的地区。自1999年以来,德宏州警方查获的各类毒品中,有40%是在谭晓林走私贩运的,而在2000年,这一比例高达60%。可见,谭晓林是泛金三角地区危害最大的毒枭。

谭晓林,四川乐至县人,1992年从四川老家来到滇缅边境地区打工,结识了缅甸大毒枭杨国栋。1993年,与杨的女儿结婚,移居缅甸的勐古地区。在杨国栋的介绍下,他很快走上了贩毒的道路。1999年成为木姐地区毒贩头目,身家上亿元,成为金三角地区继罗星汉、坤沙之后的新一代毒贩。

云南省禁毒局的王启华在评论谭晓林时说:“他确实有许多突出的地方。”谭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集收购、运输、贩卖、洗钱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走私集团。直到最终落网,谭晓林向中国走私贩运大宗毒品达55次,总量达3吨多,价值数亿元。

参与审讯谭晓林的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侦查处民警张润生说,他一直在想,为什么谭晓林做了这么多,还不收手:“我问过谭晓林很多次,他自己说的&;lsquo贪婪。但我觉得不全是这样的。”在张润生的印象中,谭晓林的那些“传奇”或多或少能与“实惠”联系在一起。谭晓林是一个赌徒,他说他曾经输了1000万元。在叙述中,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关于丢钱的情绪起伏。尽管他的妻子被一名吸毒者杀害,谭晓林从未停止贩毒。

作为毒枭,谭晓林有两个爱好。他的第一个爱好是赌博。除了在缅甸开东方赌场,谭晓林每天都在其他赌场赌博。据说当地赌场有个规定,谁能邀请谭晓林到任何一家赌场坐一坐,赌场老板都会给10万人民币。他的第二个爱好是性,他有一个为他到处找女人的团队,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

据说谭晓林有他独特的用人方式。庭审中,他说出了自己的用人标准。第一,应坚决避免吸毒;第二,尽量不要结婚。谭晓林说,有了家庭和一张嘴,他必须照顾别人,他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不自在。当他的一个手下结婚时,谭给他钱,让他“用这些钱做点小生意,别再被毒死了”。但是这个人做的是正常的生意,当他做不好的时候,他就跑回谭晓林借钱。谭没有多说什么。他给了他一辆新丰田,说:“你卖什么都是你的。”车没卖出去,他的手下又回来要毒品。结果一个生意刚开始,就被中国警方抓了个正着,让谭损失了700多万。

谭晓林说,他没有制造海洛因加工厂,他也不打算这样做。他就是卖了,因为药品从上游到下游利润越来越高,当然风险也越来越高。一般的行情是,买500万元的货,需要1500万元的资金来承担掉货风险和库存压力。谭说,他的买家利润比他高,他们会在海洛因里加入栗子粉,这样会增加利润。谭说,他本来打算金盆洗手,移民新加坡,但他的兄弟们劝他:你是这里的老大,你不能走!结果被耽误了。现在想想,移民去新加坡怎么办?干完这份工作,哪儿都洗不了,结局都一样。我不是被警察抓住就是被杀了。

1995年,时任侦查员的张润生第一次听到了谭晓林这个名字:在一次公开的毒品调查中,在一辆东风牌140货车的水箱内,发现了183块海洛因,重达98.24公斤。毒贩供认这批海洛因是一个叫谭晓林的人从国外订购的。当时,如此大量的海洛因足以引起公安人员对谭晓林的注意。正是从这起案件中,中国警方逐渐关注到了居住在缅甸木姐、绰号“小四川”的谭晓林。

挖出毒窝,缴获毒品

创造世界上最好的

1999年,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成立7 &;middot专案组通过努力摧毁了谭晓林贩毒团伙。该案的成功侦破,不仅创造了世界上一案缴获毒品数量之最,也彻底摧毁了一个长期以来勾结境内外、危害中国和国际社会的特大贩毒集团。

最初,谭晓林主要在泰缅边境从事毒品生意。就在谭晓林贩毒规模不断扩大之际,他所依赖的毒品运输渠道出了问题,谭晓林决定另寻毒品出境渠道。

缅甸木姐镇与中国高捷镇直接相邻,是云南省德宏州与缅甸之间的主要过境城镇。由于德宏州与缅甸漫长的边境线几乎没有天然屏障,很多边境线只是一河之隔,甚至直接相连,中缅边民长期以来有自由出入境、自由往来的传统习惯。毒品检查极其困难。谭晓林定居木姐后,经过精心准备,开始在中国进行贩毒活动。

虽然谭晓林意识到中国警方此时的关注,但他认为自己的人在中国境外,警方对他无能为力,所以他没有停止贩毒。谭晓林在缪斯买了几处房产,很少公开露面。给中缅警方向他取证带来了困难。直到1999年,也就是追捕谭晓林的四年后,中国警方才拿到了他的照片。

1999年7月28日凌晨4时许,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接到电话报告:一名境外大毒枭在边境集结了大量毒品,准备进攻广东。专案组经侦查得知,该案是谭晓林与广东毒枭张启胜联手疯狂实施毒品犯罪的重大案件。8月29日,调查人员跟踪谭晓林从昆明购买的两辆新卡车,并拍摄了全过程。这种跟踪监视使警方逐渐摸清了谭晓林的贩毒方法。

9月24日,又有两辆装有毒品的货车到达木康公安边防检查站,停在路边,直到第二天凌晨。调查人员发现,谭晓林组织了大量卡车,与运毒卡车同时驶向边境检查站,试图利用检查站人少、检查人员疲劳的事实。

为了迷惑谭晓林,广东警方在毒品顺利送到买家手中后才将其逮捕。这让谭晓林认为这条贩毒渠道是安全的,问题只是买家。10月4日,谭晓林利用国庆假期进行了第二次试验。这段时间,公安机关一直在广东监控他。谭晓林非常高兴这两次旅行是公开的。他认为没有问题,开始运输大件货物。

1999年11月4日,一辆满载毒品的大货车在绕道避卡数日后,驶入广州指定地点。就在他们运送货物的时候,埋伏在这里的边防官兵和警察已经全副武装,他们戴上了闪亮的手铐,缴获了一辆运毒卡车和109公斤海洛因。

红色通缉令追捕毒枭

抓捕谭始于1998年。在那之后,以谭晓林的名义进行的毒品交易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谭晓林还从缅甸向中国警方发了一封悔过书,声称自己已不再从事毒品生意,试图逃避打击。然而,警方发现,谭晓林的贩毒活动从未停止,只是改变了贩毒模式,从亲自指挥到委托其骨干毒贩指挥贩毒,贩毒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因为在7 &;middot在28起大案的侦查过程中,查清了贩毒网络和大量在谭晓林走私海洛因的犯罪事实。公安部授权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正式制定代号为“7T”的抓捕方案。

因为我国警方制定的所有诱捕抓捕方案都是在境内进行,谭晓林听到风声后不敢入境,使得抓捕工作陷入被动。为防止谭晓林在第三国藏匿,2000年10月25日,公安部禁毒局以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的名义,通知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对谭晓林发出红色通缉令,使谭晓林一直处于各国警方的严密监视之下,切断了他逃离缅甸的途径。

2001年1月,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贾访问缅甸。这次访问使中缅两国就禁毒合作和打击毒品犯罪达成协议。根据协议,缅甸政府同意在缅甸协助抓捕中国逃犯。至此,攻占谭晓林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4月20日,有情报称谭晓林突然失踪了。后来证实,谭晓林已被缅甸俘虏。当日,中国警方立即在全境部署抓捕行动,6个工作组分赴昆明、迪庆、保山、重庆等地,在云南、广东摧毁谭晓林6个贩毒联络点,抓获涉嫌走私贩毒犯罪嫌疑人18名。

2001年4月23日下午,中国警方代表抵达缅甸木姐警察局。缅甸政府向中国警方移交了涉嫌走私贩毒的中国籍犯罪嫌疑人谭晓林。谭晓林成为中缅禁毒合作史上第一个由缅甸政府移交给我们的毒枭。

与此同时,专案组紧急抓捕了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之一张启胜,但狡猾的张启胜已离开广州。之后,张启胜以海南省张忠恒化名持出国护照离开昆明逃往泰国。从此,中国警方开始追捕张琦2年7个月。张启胜出逃7天后,11月17日,中国警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泰国派出专案组抓捕。一年后的2000年10月24日,张启胜被泰国警方逮捕。2002年6月26日,张启生最终因使用假护照被判处一年零六个月监禁。法院将他移交给泰国移民总局遣返中国。

相关链接金三角&;middot毒品和middot头号毒枭

在云南之外的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老挝交界处,从南方匆匆而来的湄公河与向东而去的叶赛河打了个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水,一个肥美的三角洲长期冲积而成。庄稼成熟时,看起来是金黄色的,因此有“金三角”的美誉。“金三角”虽然横跨缅甸、老挝、泰国,但重心在泰缅边境,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邻近地区的一些武装力量为避免被所在国追击,逐渐聚集在这片“无论何处”,广泛种植罂粟,使这片美丽的天堂变成了臭名昭著的毒品王国。毒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国民党残余势力罗星汉和坤沙控制。20世纪70年代末,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归化泰国,罗星汉集团彻底瓦解。1996年,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三大贩毒集团淡出金三角,取而代之的是由原缅甸共产党人民军改造而成的几支缅北民族地方武装。“金三角”的区域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毒品主产区北移至缅甸北部,并扩展至缅甸、老挝、泰国周边地区,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犹如一座倾斜的宝塔,重重地压在中国云南边境。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金三角”坤沙集团的解体,国际贩毒势力南下受阻,于是想方设法打通贩毒的“中国通道”。加上近年来“金三角”的毒品加工厂发展迅速,于是没有天然屏障的4000公里云南边境线成了国际毒贩眼中的“黑色通道”。2000年6月26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禁毒》白皮书,称中国已从毒品过境受害国转变为毒品过境和消费受害国。

近二十年来,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积极构筑国际禁毒的坚实屏障,为中国乃至世界禁毒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82年以来,云南查获贩毒案件近8.4万起,破获多起举世瞩目的重特大毒品案件。以毒枭温元和、戴文轩、杨茂贤、沈从岳、梁永喜、谭晓林为首的特大跨国贩毒集团被逐一摧毁。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